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教育论文 >

教师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12-08 10:35:14

  “师德养成”是实现我国教师教育事业振兴的首要措施,要求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混合式教学”是针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互联网资源而进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文以新时代师德养成要求为指向,分析了混合式教学为全面提升未来教师师德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策略,并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师德养成、学科特点与互联网学习高度融合,力图创新基于师德养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践行立德树人做出有益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师德养成;幼儿艺术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1]”,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中师德建设的首要定位。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一直将高尚师德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教师教育课程肩负我国未来教师人才培养的重任,其师德传承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在“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指导思想的推动下,各大高校研究如何将“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与师德教育新要求融合,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并形成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师德养成的混合式教学是新时代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1.1师德养成离不开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指育人时间上的全过程。[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因此,不同的课程团队应该从未来教师师德要求出发,研究、深挖本课程从在师德养成过程中的独特价值,让课程内含的教师师德体系与知识技能体系融为一体,使教师教育历程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成为师德养成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2师德养成离不开

  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不同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认知的形成需要人的多通道协同合作,“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4]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以实践为导向,加强师范生的学习针对性,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5]随着时代的变迁,未来教师会面临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更高的时代要求,有必要引导师范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际教育环境中体验师德的具体表现,形成自己的师德观。[6]1.3师德养成离不开互联网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7]与互联网共生的未来教师,道德品行极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互联网育人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可能性,已经与师德养成不可分割。

  1.4师德养成离不开文化艺术育人

  “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8]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都非常注重文化艺术在师德养成中的重要性,并成为各个院校的育人特色。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不但应该将优秀师德文化引入课程教学,挖掘传统文化、当代艺术甚至流行文化中的教育价值,还要形成自身独特的师德文化特征,让每一门课程都蕴含高层次的文化价值。只有注重了课程的文化艺术内涵,才能够实现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价值,最终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2基于师德养成的教师教育混合式教学设计策略

  整体看来,我国的教师职业规范建设在内容上始终围绕“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规范”“个人品德修养”三个方面展开。[9]混合式教学由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在线学习和课程互动等环节组成。二者的纵横融合,既要统筹整个课程的育人价值,又要注重每个环节在育人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使得教师教育课程能够激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帮助学生获取未来教师职业能力,并将和谐的教育氛围贯穿学习始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

  2.1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师德,激励其热爱教育事业

  要激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应该提升其审美价值。人们常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教育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微视频作为可视化的学习资源,其视频美观性及知识内容的视频表征对于课程资源的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10]课程视频资源应该针对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进行设计,将课程内含的价值观念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培养师范生的良好师德。激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课程资源中教师榜样的作用尤其重要。在信息化时代,榜样激励策略需要将某些场景中的图像、视频作为认知加工的材料。[11]在线课程学习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2在线课程学习应立足师德实践,帮助学生获取未来教师的职业素养

  面向教育实践、以问题为导向是在线学习设计的出发点。当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日益偏向个性化和实用化,希望获取对自身发展有切实帮助的知识;不喜欢章节的编排方式,喜欢问题化的知识体系和讲授逻辑。[12]例如可以利用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况,还可以安排学生试讲并将试讲过程拍摄成视频,邀请一线岗位的教师从实践角度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互联网创新了协同育人机制,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

  2.3以课程互动传承师德文化,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应该重视教师线上线下师德垂范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1]近年来部分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都与其互联网环境下养成的“双重人格”不无关系。教师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在线上线下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好师德表率,在现实与互联网中都严于律己、身正为范。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须建立新型的互联网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改善课堂质量、提升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13]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不需要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积极转换思维,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14]

  3基于师德养成的“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3.1创新了基于师德养成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

  课程充分发挥幼儿园活动指导类课程在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特点,上承教师教育前期的思想文化理论及技能素养,下启教师的岗前实践,发挥了师德养成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对未来教师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在课程资源与活动任务中融入师德要求,在教学案例中揭示师德品行对于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课程涉及丰富的教学实践任务、经典案例,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教师的职业特点,传承优良的师德品行。

  3.2创新了基于师德养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加适应新时代教师的教学工作。基于师德养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设计与实施环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建立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加强了师德养成与未来教师职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将其推介给广大学习者;课堂互动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直指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热点,帮助师范生思考如何通过艺术教育实现教师职业认同、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实践设计遵循美育特点,让艺术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师生之间展开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邀请一线岗位的优秀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共同研讨艺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3.3创新了基于师德养成的审美教育模式

  课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礼教中,以乐教和”。“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15]课程设计不仅是传输幼儿教师岗位的教学技能技巧,更是将学生的艺术兴趣与美育规律、师德养成结合起来。例如:“微格教学”针对喜欢自拍的学生,开展“自拍实训试讲”活动,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结语

  基于师德养成的“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是培养师德、振兴教师教育事业的有益创新,获评2018年“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但如何全面地实践与推广基于师德养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还需广大教育界同仁做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侥卉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