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文化论文 >

城市滨水空间历史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1-06-16 14:45:48
摘要:城市因水而有灵性,城市的滨水区是极赋凝聚力的空间,目前,我国各学者正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知滨水空间。本文仅从历史文化传承这一角度,以无为县环城河景观规划为例来探讨历史文化在滨水空间设计中的传承。

  关键词:滨水空间历史文化传承城河

  TheHistoricalandCulturalMissionoftheUrbanWaterfrontArea

  ---acasestudyofthelandscapeplanningofthemoatriverareaofWuweiCountyofAnhuiProvince

  ZHANGXiao-dongeta1(UrbanPlanningBureauofWuweiinAnhuiProvince;Wuwei238300China)

  Abstract:Thecityisendowedwithcharmingscenerybecauseofthewaterarea;therefore,waterfrontareaofthecityisaspaceofbindingforce,whichencouragesChineseresearcherstoexplorethewaterfrontareaofthecityfromdifferentperspectives.WiththeexampleofthelandscapeplanningofthemoatriverareaofWuweiCounty,thispaperisintendedtoanalyzethecommitmentofthewaterfrontareaplanningintransferringthehistoricalandculturaltraditionfromthishistoricalandculturalperspective.

  Keywords:Waterfrontarea;HistoryandCulture;Heritage;themoatriver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已日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政府规划决策者们对其重视程度愈发突出。并且伴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身俱来的怀旧情结使得城市滨水空间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一条河,流淌着一种文化,见证了一座城市,因此,城市滨水空间不仅是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并开展各种活动的空间,更是面向公众阐述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1、城市滨水空间的历史文化性

  1.1城市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它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及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牛津英语词典),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回顾城市发展历史,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水滨,几乎所有现代国际大都市也多借水滨的区位优势而得以逐步形成、发展与成熟。由此可见,城市滨水空间相对于城市其他公共空间更具有向心力与发展潜力,滨水空间的打造不仅能有力地带动城市经济、环境和文化生活的发展,而且将会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

  1.2滨水空间的历史文化

  所谓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滨水区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经济由此繁荣,城市文化在此诞生。

  城市水系是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宝贵遗产。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重要的物质财富,是城市之血脉;城市水系创造出高质量的城市环境,进而形成城市的艺术风貌和文化特色,又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保护城市水系(包括护城河)的历史文化,在保护城市文脉的连续性和体现城市特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滨水空间的整治和改造,既尊重传统又寻求创新,使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1.3我国环城河文化背景

  1.3.1背景分析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的环城河是由古代遗留的护城河形成。护城河是古代中国城市水体的一种特殊形态,如宋东京、明清北京城都绕以护城河作为防御设施。江苏一些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如泰州、唯宁、徐州、扬州、南通、泰兴、苏州等都有较为典型的护城河水系。而今,环城河水系的作用不仅仅限于防御,其深层次作用在于对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与体现,由水产生的文化意识和思想境界在城市整个水环境系统中形成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水有关的文化传说、活动及文学艺术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水的永恒性为城市文脉的延续提供了可能,一座拥有优美水环境的城市,或多或少都有含有水文化的特色。

  1.3.2富有特色环城河公

期刊目录网是一家大型的职称论文发表服务网,网站经过多年发展,日积月累,囊括了上万篇高质量的原创职称论文,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免费的论文文献素材库,强大的论文搜索功能让您在论文海洋中搜索到您想要的论文资料。期刊目录网提供的论文发表服务覆盖经济论文发表、建筑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电子论文发表、农业论文发表、文史艺术论文发表、政法论文发表等。向论文发表作者提供论文发表问题解答、论文发表期刊推荐。

园案例分析
  环城河带状系统价值的演变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历史变迁过程。目前,在新老城改扩建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护城河系统作为城市的一种地域空间资源如何充分利用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国内环城河公园保护和建设较好的环城河公园当属合肥环城河公园和济南环城河公园。

  (1)合肥环城公园

  自古以来,合肥就是一座历史文化丰富的老城。合肥是包拯的故乡,三国古战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年轻时曾几次客居合肥城南赤阑桥西,并著有20多首与合肥有关的词作。

  合肥的环城公园是在原围绕合肥老城区一周的旧城墙基础上,沿护城河修建而成的多功能,开放式公园。以环城公园为中心,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水的自然格局,成为美丽的现代化滨水城市。环绕老城区的绿带造就了城市“翡翠项链”的美誉。如今的环城公园已成为环绕古城合肥一处不可多得的美景胜地,同时也成为传承合肥历史文化的载体。

  (2)济南环城公园

  济南历史文化悠久,地处齐鲁文化中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素有“齐鲁名都,海右名城”之称。泉水是济南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济南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因此济南也称之为泉城。济南古城是在明府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城内护城河、环城公园为纽带,以大明湖为中心,串联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等四大泉群。老城内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水系,被划定为重点保护区域。

  以上两城在处理环城河与城市发展上有着共同点:a、城河一体——古城河与城市融为一体;b、有机利用——开辟为公园,增加活力;c、绿有腹地——河道与城市路网的关系;d、文化传承——充分考虑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和传承。这些均为处理类似城市环城河公园提供很好的借鉴。

  2、无为环城河特色分析

  2.1无城概况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与芜湖、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百余公里。全县有23个乡镇,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它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

  无为县城地面高程一般在9.5~14米,除沿环城河地势在10.5米以下外,其余均在11米以上。北部新城区属于低山矮丘区,地面高程一般为11.5~14米。东北部地处官圩区,地面高程为6~9米。

  2.2无为环城河自然景观特色

  无为环城河是一条老的护城河,总规划面积180ha,其中水面98ha,陆地面积82ha,是无为县新老城区之间过度的纽带,亦是无为新老城区的重要绿地,城中有河、河绕城中,是无为县城的最大特色。不仅应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也需要其肩负传承无为历史文化的重责,为无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无为环城河景观规划总体构思

  本次设计以古为线,各景区、分块为珠,泰山头为坠,结合无城的历史文化,将无为环城河以一条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的“翡翠项链”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3.1规划理念与目标

  通过对无为县的历史文化、地域风情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把握时展趋势,初步形成了“承古烁今、修绿裕城”的规划理念。整个设计是一首古城新春交响曲,节奏昂扬、高潮迭起;叙述着委婉的过去、奋发的今天,畅想着更美好的明天。承接优秀传统,创建时代新貌。立志将无为县环城河规划成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综合性景区。向世人展示无城历史悠久的古城印象,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的新城形象。

  3.2规划原则

  3.2.1以人为本原则

  环城河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需要传承历史文化,更需要与民生结合,将景区建设与百姓的生活进行充分的融合。环城绿地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零星绿化的环城公园绿化连成一体。

  3.2.2寓教于景原则

  景区在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可以让人们学到各种动植物知识、历史文化知识,让人们享受到学习、娱乐所带来的快乐。

  3.2.3地域性原则
环城河的规划设计应强调借景,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和人文内涵造景,以突出环城河的地域性景观。
  3.2.4景观效果与功能统一原则

  要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玩等活动的基础上,不破坏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营造出风景秀丽、城市景观与生态环境相融于一体的环城河景区。让环城河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与百姓生活、娱乐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

  3.2.5生态原则

  强调景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追求生态化的环境艺术,大量利用自然材料,达到艺术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4、无为环城河规划中的历史文化传承

  4.1突出文化传承的主题特征

  此次以“树绿、水清、人和、古承,以水为主的环形场地;历史悠久的古城印象;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现代文明的新城形象”为设计主题。

  树绿:环城绿地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它是城市的绿肺,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过滤、净化空气。同时可以消除城市噪音,使居民减少烦恼,感到舒适、轻松。毋庸置疑环城绿地的绿化要摆在第一位,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零星绿化的环城公园绿化起来迫在眉睫。

  水清:现状的环城公园是由护城河、农田、河流等组成,由于交通需要、高差等原因水面被分为大小几十块,并且各不相通,水质差、污染严重,公园不能起到绿肺的作用,故此次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建或改造了九座交通性跨环城河桥梁,修建20-30座石拱桥、木桥等人行桥梁,将所有水面连通,同时修建几座大型码头,让环城河水上一日游成为可能,并使环城河水体活起来、动起来、清起来。

  人和:在满足了城市绿地的两大基本功能以后,满足居民休闲的任务就显得尤为突出,而目前环城河陆地少,水面大,且城市本身休闲设施和场地少,就这些问题,规划应尽可能加大绿化量、加密休闲场地,甚至向水面要空间,让环城河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与百姓生活、娱乐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

  古承:与大部分古城相似,无城无论是“九街十八巷,三井对庙堂”,还是六门、三楼等古代遗址均已不复存在,也无法在原址进行复原,剩下的只是人们对历史的无尽的回忆……参考其他类似城市的建设经验,将无为的部分历史文化古迹移至环城绿地中重建,并经过艺术设计以尽可能重现原址风貌,进而使无城的历史文化得以继承发扬。

  4.2打造文化传承的载体空间

  此次环城河公园的总体布局采用一环、七园、九桥的规划模式。打造以水、树为框架;人为主体;古为灵魂的环状多功能城市绿地空间。七园中的名人文化园、民俗文化区和古城园是专门展示无成历史文化的展示馆。

  4.2.1名人文化园

  利用三中东侧绿地及泰山头地块建设名人馆,在为人们提供大型休憩空间的同时,展现了无为历代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4.2.2民俗文化区

  打通一环路与金塔东路,保留原有华林桥,修建新华林桥,将华林路打造成古色古香的特色街,并设置古渡遗风、地方特色街、纱灯广场、游船码头、特色茶室等景点,用来表现古代仓储、码头、纱灯表演、地方特色等文化,再现无为当年的繁荣及地方民俗民风。

  特色茶馆为整条特色街提供休息、品茶、赏乐的场所,茶室半边依水,远远望去犹如悉尼歌剧院依在海边,让人浮想翩翩。“九街十八巷,三井对庙堂”这句顺口溜反应了当年无为县城的城市规划布局以及古色古香的老城风貌,可是现在欣欣向荣的无为新城不可能再现当年的布局,故在此复原一条老街,即地方特色街,来留住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纱灯在无为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特设置纱灯广场,用雕塑、灯具、民俗表演等形式将纱灯文化展示予后人。古渡遗风景点通过对古码头的复建,采用麻石条木桅杆等材料再现当年码头繁荣的景象。

  4.2.3古城园
在原址复原无为特有的梅花垛城墙及古城楼,表现三楼六门的历史文化。并结合对面的生态湿地园的水寨、古战船等再现古代战争场面。
  4.2.4其他

  除以上,围绕环城景区的重要节点上建设三座楼、六座门。并在重要路口设立古建、牌坊等,勾起人们对历史的无限追忆,达到增强无为的历史厚重感的效果。

  4.3落实文化传承的措施保证

  规划分近远期分别建设落实。近期从2009-2015年,建成除泰山头及南门大桥处外的所有地块;及迎恩桥、华林桥、通济桥、东津桥、九华桥、绣溪桥;东朝阳门、西北迎恩门、东北、仓埠门、小东门、大安桥。远期从2016-2020年,建设包括:泰山头及南门大桥处,小安桥;南九华门、大安门。分阶段建设有利于规划实施的有效性,一座美丽的环城公园届时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5、结语

  对一座蕴藏历史文化的现代文明城市,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还要将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此次无为在打造环城河的滨水空间时,能重视历史文化传承这一要点,走“古”的路线,足以体现了当代人对历史的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依旧是一条坎坷之路,虽然艰辛,仍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吴雅萍,高峻.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形态设计模式探讨[J].规划师,2002,18(12):21-25.

  [2]卢刚,王玉虎,张钵,嵇桂霞.构建苏北滨水城市,促进环境和谐发——以涟水县城西分区滨水空间规划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09(1):28-32.

  [3]余小虎.城与水的有机联系——滨水空间与城市[J].重庆建筑,2006,(6):37-40.

  [4]巩艺,段渊古,刘洋.浅析历史文化在滨水空间中的传承[J].北方园艺,2009(9):186-189.

  [5]张春华.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研究——江苏历史古城护城河的保护与利用的意义[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18-21.

  [6]张少杰,吴泽民.合肥环城公园廊道景观及生态环境作用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07,5(1):29-31.

  [7]夏娃.合肥市环城公园景观调查及存在问题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6(5):90-91.

  [8]徐斌.合肥环城公园植物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49-1651.

  [9]蔡鲁祥.安徽和县得胜河滨水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5855-15856.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