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文学作品影视化的现象与利弊

发布时间:2022-05-26 16:18:34

摘    要:随着网络影视市场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平台的用户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开始网络化、影视化,以精美的影视作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本文就文学作品向网络市场转移这一趋势,探讨文学作品影视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现代文学市场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与现状分析其利弊。


关键词:文学作品;网络市场;影视化现象;


一、文学作品向网络市场的转移

回顾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民群众喜好的变化,文学也在发生着缓慢变化,文学作品变得更加具有开创性,新鲜度和类型也更加多样。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即兴交流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开始将创作阵地向网络平台转移。近年来,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浪潮愈加汹涌,在当下的热播剧里,由热门小说改编的占了很大一部分。面对现当代文学创作向网络市场转移的现状,本文从作家和读者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


(一)作家创作重心的转移

随着网络市场的飞速发展,文学受众接触文学作品的方式更加多元。以往,人们要从图书馆、书店等场所购买文学作品,如今,人们利用手中的移动通信设备或电脑,下载相应的应用软件就能随时随地进行文学阅读。面对如今文学接触方式改变的现实,作家们也转向网络平台进行作品输出。


从当下文学市场的现状来看,文学作品电子化不仅使文学作品更加迅速和广泛地传播,也给作家带来了更多收入。结合各大线上购物平台的书籍售卖情况可以发现,相对于实体书的销售量,电子书的下载情况更加乐观。因为电子书可以被下载到多种多样的便携设备上,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文学作品,因此,有更多读者愿意购买和下载电子书。多重因素的叠加,使作家们更愿意在网络平台进行文学创作,这是推动文学创作向网络平台转移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网络的边界没有那么清晰,自由度也更高,文学创作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因而,作家在网络上的写作方式也更加多元,借助各大文学网站,作家能够扩大文学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网络文学适应性极强,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作品都能找到对应的读者,网络平台对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可以极大拓展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同时,一些传媒企业依托当代文学文本,以网络作品为中心打造网络文学产业链,开发网络文学周边产品,催生了粉丝经济,扩大了作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以上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文学创作走向网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作家带着自己的才华投身网络文学创作,一些原本实体书销售成绩并不理想的作家,也开始借助网络市场增加作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二)读者阅读媒介的变化

文学阅读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从还未进入校园,孩子们就开始接受文学启蒙,各种识字图册和睡前故事都是孩子接触文学的常见方式。进入校园以后,学生们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他们的文学素养也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更加深厚。潜移默化之中,人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与人生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手机、电脑和平板等电子设备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人们接触文学作品的难度,无论是公众号的发布还是写作网站的建立,都为人们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提供了便利。这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更加自由地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另一方面也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在电子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网络文学市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还扩展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版图,而网络市场产生这一功效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市场的便捷性,这也是创作者选择网络平台的基本动因。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纸质书籍的阅读需要舒适的环境和闲适的心境,很显然,这种阅读方式已经不再适合那些工作繁忙的人们,他们每天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的地铁上和睡前的沉思里,但他们也有阅读文学的需求,他们想要感受文学之美,而不愿被网络上的八卦新闻包围,而电子设备的小小的屏幕能装下整个文学世界,简单滑动指尖即可阅读到精美的作品,欣赏到现实社会中极少看到的艺术风景,正是这样的社会需求推动着网络文学市场的迅猛发展。


二、文学作品走向影视化的原因

网络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和消费潜力,推动着文学作品走向网络,而影视化改编则更进一步地让网络文学作品从网络走向荧幕,其转变的原因,可以从文学本身的发展和现当代人影视欣赏需求的转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文学为影视提供改编资源

文学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最基础的改编资源。结合我国电影发展史中的两次文学作品改编高潮可以看出,这两次改编几乎都是围绕文学作品进行的。新时期以来的电影创作思潮与文学创作思潮基本一致,比如,当文学界出现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等潮流时,电影上也同步出现伤痕电影、反思电影、改革电影等电影类型。新时期之后,随着西方作品和思潮的涌入,特别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涌入,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也发生很多变化,很多小说的创作开始有了影视化叙事特征,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就有很多慢镜头描写,文字风格有强烈的画面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20世纪的小说发展史就是“电影化的想象”在小说家的头脑里不断酝酿的历史,很多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家受到影视的形象性的启发,开始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将影视的蒙太奇等手法运用到小说的创作之中,使小说表达有了新的特色。影视化的作品搭配高超的影视技术、丰富的色彩调配、多角度的镜头情绪表现和场景渲染,使小说的叙事表达故事性更强,情节冲突更强烈,在这一背景下,文学作品影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是必然结果。


(二)影视从文学中寻找改编灵感

影视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很多来源于文学作品。导演能从已有的小说作品中获取灵感,使影视这一大众文化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正因为如此,导演们也希望作家能够提供更多的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这种期望也导致作家们在创作时倾向于被影视化。双方都在努力满足对方的需求,造成文学走向影视化,影视也选择从文学中寻找灵感。


文学作为影视剧本的灵感源头,只是为影视化改编提供了基础的素材,而影视创作者在浏览数量庞大的文学作品时,不仅将眼光放在一些极具艺术水平和特色的文学作品上,也会因为消费者的需求而选择一些更加商业化但缺乏时间沉淀的作品进行改编,而这种行为反向推动了具有商业化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使文学作品越来越能适应现代人的阅读和欣赏习惯,讲述更多契合现当代人生活现实和心理状况的故事。通过分析现代影视剧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所有影视化的作品都带有以下元素:家庭、爱情和工作。观影者能在一部影视作品中看到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和真实的人物,就算是远离个人生活的场景,观众也能透过影视作品得到比较真切的体验。例如电视剧《都挺好》中反复出现的家庭问题,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而文学创作者就会抓住读者的这一喜好,迎合市场需求创作出更多类似的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


当代小说的影视化倾向是20世纪初期文学作品电影化想象趋势的继续发展,所以,文学作品影视化是读者和作家互相影响的结果。读者随着生活的改变有了新的消费需求,而作家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作。面对市场的新需求,作家会根据网络市场接收到的意见进行选择,使作品逐渐脱离纯粹的文学意境创造,增添了更多现代读者喜爱的元素。


三、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利与弊

改编文学作品是影视剧本创作的一大趋势。从近些年的改编剧中我们发现,所谓的大IP都是由文学作品自带的粉丝,加上参演的演员的粉丝共同累积出来的庞大观影人群推动形成的,这些强大的消费群体是文学作品影视化之后的有力支撑,再加上媒体的强大的宣传力度,其直接结果便是,文学作品的热度迅速上升。但在这样的操作模式下,渐渐出现文学作品改编走向模式化的问题,因此,在人们享受着荧幕的便利和影视作品的震撼效果的同时,从业者也应该对其发展的持续性和长久性进行思考和分析。


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有多种方式。2015年,《琅琊榜》作为电视剧走进人们的视野,这可以说是网络文学影视化的一次成功尝试。但如果仔细对比类似的作品改编剧,我们就会发现,影视剧版本的作品一直都以观众的阅读感受作为主要关注点,这使影视作品能够结合影片的直观性特点,有力传达故事想要表达的人物魅力和情感。将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式改编,架空小说《甄嬛传》是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直到现在,《甄嬛传》仍然在很多平台多次重播。网络小说的娱乐性更强,情节的推进也更加紧凑,像《斗罗大陆》和《全职高手》等很多以游戏开发或以游戏为写作背景的作品,已经借助网络市场找到多个传播突破点,相关影视作品也利用了网络市场宣传范围广大的优势在众多题材中打出了自己的天下。


虽然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能够表现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然而,改编文学作品的决定权分散在投资方、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多方人员手中,这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影视作品往往会根据实际需求改变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其次,现有的影视制作水平不太能展现出玄幻类文学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很多此类作品改编之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反而影响到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欧阳有权说过:“适合影视改编的小说一定要有成功的人物形象,要有主角光环,人物的鲜明个性和作为能产生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先有‘人’再立‘文’,影视创作才有腾挪的空间。同时,文学是语言艺术,影视靠视听表达,文学文本如果有了镜头感,将有利于影视创作。”[1]通过研究当下文学作品在网络市场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对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设计限制策略很有必要。因为,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并没有太高的门槛,这些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在各大平台进行文学创作时,往往并不注意文字的严谨性,对观念的表达也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甚至于,有些文章的出现只是作者一时兴起的文学想象和幻想,这些作者并没有考虑作品传播后会带来什么影响和后果,这种现象对网文市场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因此,网络文学创作者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文学创作观念,在写作过程中坚持原创,端正写作态度,且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面对一些高利益的写作需求,要学会辨别目的的正义与否,在现实需求的各种约束之下,坚守自己的道路。因此,对文学作品影视化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四、结论

文学作品走向网络市场,为编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现在的影视剧创作提供了更多值得改编的题材。影视剧作品的选择多了,就可以选择更多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进行改编,使越来越多具有潜在市场的文学作品得到发现和改编,使网络文学市场得到发展,也使影视行业出现更多优质作品。


成功的影视改编是以成功的文学作品为基础的。无论是文学作品艺术色彩的改变,还是故事性和角色渲染程度的改变,都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代人对文学的阅读需求而作出的调整,而影视剧的制作和改编,也是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精神文化消费品的需求。但是,无论是网络文学对纸质文学的改变,还是影视作品对网络文学的改编,都需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文学的正确发展方向,提升网络文学的意趣性,同时,确保影视作品的质量。


夏衍在《杂谈改编》中说:“从一种艺术样式改写成另一种艺术样式,就必须要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通过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还不得不加以扩大、稀释和填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想象和诉诸视觉、听觉的形式。”[2]面对这样一条艰巨的道路,作家、读者以及市场都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网络文学泛滥的现状下,明确各方需求,加强多方合作,在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更好的文学精神传播开来,维护好人们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欧阳有权.IP转化是一种再创作[N].中国青年报,2020-12-21.

[2]夏衍.杂谈改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87.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