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谈网络“废话梗”

发布时间:2022-12-12 09:00:46

摘    要:“废话梗”,就是一句说了相当于没说的废话,之前用来讽刺别人说废话,后来衍生成一种搞怪、有趣的文化现象。来源于百度“百家号”的废话梗具有新奇幽默的特征,但与此同时,也对营造健康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应该多阅读纸质书籍,努力辨别网络用语,不盲目跟风。


关键词:网络语言;废话梗;废话文学;


“废话梗”,又名“废话体”“废话文学”,指的是一种“仅就语言符号本身进行循环论证,无实质有效内容”的语言风格,多用来讽刺一些文不对题、不知所云、模棱两可、打太极式的媒介信息,其中也不乏一些“自黑”“自嘲”的韵味,不懂梗的人,往往不容易觉察个中笑点或妙趣。典型的句子有“你搁这搁这呢”“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等。


一、“废话梗”的来源

在2016年,百度推出“百家号”(类似百度出品的“公众号”),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注册。之后不久,百度搜索规则改版,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的内容大范围提高权重,每打出一个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大概率前三条都来自百家号。百家号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拖沓、重复以及无意义,类似这样:“gkd是什么梗,啥意思?gkd的梗来自哪里呢?网络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新词,很多人不懂什么意思。最近游戏圈中这个gkd的梗也是很流行,那么究竟怎么理解呢?这个梗又出自哪里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经常看了半天,发现它什么都没讲,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在近几年的自媒体野蛮生长期间,百度的百家号“废话小编”和微信公众号的“养生文”,以无营养、低质量、标题党、传播谣言著称,废话文学中最经典的评论“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其最早的描述,大概就是针对百家号内容的编辑者,可能是网友为吐槽某些内容的信息量之低或逻辑之荒谬的行为,还有对大量无效信息的反感和消解以及对这种现状的无奈和自嘲。因此,网友对“游戏小编体”“网抑云热评体”“矛盾文学”等网络语体的改编迅速增加了废话梗的热度。废话文学的核心,就是近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看起来什么都说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作为一种具有娱乐性的网络用语,“废话梗”自出现后,迅速走红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且热度居高不下。


二、“废话梗”的特征

废话梗流行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以下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语义特征

1. 充满新奇,打破预期

废话梗之所以搞笑是因为它打破了人们的预期,当大家都知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时,“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就会打破预期,让人产生新奇的体验,通过“重复”和制造“差异”,来形成一种与听者预想的不和谐。


2. 具有幽默属性

废话梗满足了幽默的四种机理之三:意外感、优越感、熟悉感。幽默就是“意外地触动了某些心理认同”,同时这也是违反合作原则而造成的幽默效果,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感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


(二)语法特征

1. 废话文学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以复句为主,单句为辅

本文一共搜集了100条废话梗,其中复句有68条,单句有32条。比如:“空腹不能吃饭,否则会饱”“众所周知,蝉的翅膀非常薄,到底有多薄呢?薄如蝉翼”“能力越大,能力就越大”“如果你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话,你就不会引起我的注意”“但凡你这话说的沾点边,也不至于一点边都不沾”“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一定能说出这种话”“他们俩直到在一起之前,都没有在一起”。


2. 废话文学在句类上大部分都是陈述句

本文一共搜集了100条废话梗,其中陈述句有96条。比如:“我不菜的话还是挺厉害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夏天真的比冬天热很多”“在我忘记之前,我会一直记住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不崩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得看情况”“关于明天的事我们后天就知道了”“没有对象的人,应该还是单身吧”“我曾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我上次这么无语还是在上次”。


3. 废话梗在句式上以短句为主,散句占大部分

在本文搜集的100条废话梗中,其中短句有62条。比如:“字越少,新闻越短”“只能赢,别不能赢”“这要不是P的,那就不是P的”“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你说的这话,抛开内容来说,我十分赞同”“唱歌可以,但不准发出声音”“说得很好,下次不许说了”“如果你不胖的话,你一定很瘦”“先踏出右脚,再踏出左脚,就可以走路”。


三、废话文学的创作方法

“废话文学”的精髓在于语义上的重复,在上下句中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者是相似语义的内容,比如计量单位的简单换算,将文言表述和现代语言共同使用等,“废话文学”的创作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以下就五种废话文学创作方法作简单说明。


(一)单位转换法

单位换算法是将前一句涉及的数量表达替换成等值的其他数量搭配形式,属于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手法。比如:“千里江陵一日还,五百里江陵半日还”“七日不见,如隔一周”“十年生死两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一日不见,如隔二十四小时”“要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六十秒”“两句三年得,四句六年得”“日啖荔枝三百颗,月啖荔枝九千颗”。


(二)同义表达法

同义表达法是将前句关键字替换成同义词,再进行一次表述,用同义表达法创作的废话梗乍一看没有什么毛病,再仔细一听发现其实你说的是同一个东西,然后恍然大悟拍手称赞。例如:“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这白开水怎么没味儿啊”“最新研究发现未成年人全部不满18岁”“每呼吸一分钟,就过去了六十秒”“如果你吃饱了,那你就不饿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我一定是猜对了”。


(三)复述法

顾名思义,复述法是在说完第一句以后,第二句重复用其中的关键字,更换掉其他几个字,也有整体重复的,这种复述法是比较常见的废话梗创作手法,主要用于强调。鲁迅先生在《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被很多网友戏称为“废话文学”的鼻祖,还有大量例子类似于“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俗话说得好,俗话说得好”“吃面不吃蒜,等于没吃蒜”“你搁这搁这呢”“回想起昨天,仿佛在昨天”“我之前还没发现,当我发现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了”。


(四)旧语新用法

旧语新用法是从古诗词、谚语、俚语或者其他名人经典语录中引用第一句,然后进行“第二次”创作,在下一句中说一句废话,这类创作需要一点文学功底,要懂古诗词,还要显得整齐,读起来顺口并且流畅。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飞将就在龙城里”“我家洗砚池边树,挨着我家洗砚池”“床前明月光,疑是明月光”“三人行,必有三人”“姜还是老的老”。


(五)属性形容法

属性形容法是指在描述一个事物时,带上一个它具有的很明显的形容方式,是废话中的废话。比如:“给我来个西瓜味的西瓜”“死者没受伤吧”“股票的规律找到了,不是涨就是跌”“把肥牛切成厚厚的薄片”“蝉的翅膀非常薄,至于有多薄呢,薄如蝉翼”。


四、废话文学蕴含的三种负面情绪

从废话文学迅速风靡网络社交平台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其背后隐藏着大众的一些负面情绪,以下作简要说明。


(一)对低质量信息的嘲讽

人们在上网时,一般都有相关的“交换信息”需要,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些有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期待自己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得到回应。但是,“标题党”和“营销号体”等低质量信息的大量出现,大大降低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体验,也破坏了大家认真谈论的积极主动性。由此,充满讽刺内涵的“废话文学”,就为舆论提供了一种宣泄不满的路径。废话梗的流行,实际上是网友对于无观点、无内容、无意义以及无立场的低密度低质量信息日渐增多的嘲讽和不满,具有一定的“明褒暗贬,阴阳怪气”的作用。


(二)对语言形式主义的抨击

废话梗一开始多被用来嘲讽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形式主义”,如网络上人工智能客服的重复机械式回复,表达出大众对现实生活中假大空的形式主义风气的讽刺。废话文学的流行,隐藏着一种叛逆精神,这是对主流社会上“无意义的形式主义”的反击。本来几十个字、几句话就能解释明白的事情,却要开很久的会议、写成数百字的文章,对于这样的“文山会海”,用“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回应就显得格外恰当和合适。


(三)躺平文化的反映

网络热词“躺平”的意思大概就是不管对方对你做了什么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你都不做任何的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并且内心毫无波澜。“躺平”的核心逻辑就是:只要我躺平,内卷就卷不到我,镰刀就割不到我。因此躺平文化在大众之间引起了大量的共鸣。废话梗其实也是“躺平文化”的一种反映,不着边际的语言表达背后,其实隐藏着“拒绝沟通”“拒绝合作”和“拒绝认可”等消极的态度,年轻人试图通过这样的一种途径,表达对网络社会上宣传的成功学以及心灵鸡汤的反感和抵制。废话梗甚至可以算是“躺平”的进阶版——不只是自己躺平,也要否定对方的沟通价值,将其“抹平”。


五、“废话梗”的消极影响

“废话梗”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以下就三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一)降低了官方话语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具有玩笑性和娱乐性的网络废话梗,由于自身带有对形式主义的埋怨,所以容易形成一些对于“官方话语”的戏讽现象,导致官方语言的权威性、严肃性在社会舆论上被逐渐消减。例如,在2021年8月30日,中国青年网一篇题目为《科学研究发现:越胖,运动减肥越难》的相关报道登上热搜,它的评论区却被“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研究得很好,下次不许再研究了”等废话梗占满,网友纷纷产生“这还需要研究”的质疑。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的首要功能是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衡量一家媒体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能否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这种“废话式的报道”看似轻描淡写,却能够使媒体的公信力在网民的奚落声中逐渐削弱。与此同时,这种毫无信息质量的报道占用了相对有限的公共舆论空间,从而使真正有价值、值得讨论的新闻事件被搁置,甚至是被遗忘。长此以往,在“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式的报道中,受众的时间被白白地浪费,媒体公信力也随之付诸东流。


(二)不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生态

研究发现,废话梗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热度并没有马上消散,而是和“糊弄文学”等情绪色彩更加浓郁的网络表达方式相结合,导致大量只言片语的情绪化言语出现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如果接下来任由这些荒唐、片面、情绪化的网络热语胡乱发展,可能会使更多的人因为害怕自己落伍而选择跟风从众,不但会减少网络上的有效信息,还会加剧圈层对立以及拉踩引战等混乱现象。


(三)易造成文字失语症

“文字失语症”指的是当下社会人们难以用文字准确地表达个人想法或感受。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越来越贫乏,心里想的内容很难付诸文字,只能借助于一些流行语、梗、表情包等表达方式,仿佛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久而久之,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便会下降,文字失语成为一个亟需重视的社会问题。


六、应对建议

为了减少废话梗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议。


(一)增加对纸质书籍的阅读

众所周知,无论多么有知识含量的精彩视频也替代不了纸质书,视频只是偶尔用来娱乐和消遣用的,我们通过阅读经典原著书籍,可以接触到完整的思想谱系和智慧,用大量的专业信息的阅读去代替碎片化的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提取能力。其次,也要提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丰富表达能力,描绘隐藏于语言文字背后的丰富的情感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一直使用废话文学就会在面对这无穷尽的大千世界时,在“一波才动万波随”的灵动可爱中显得更加无力。


(二)努力辨别网络用语,不盲目跟风

网络热梗作为一类网络语言,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和情绪。一些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背后,往往隐喻着对某种社会现象、社会机制的不满。如,“废话梗”表现了民众对低密度和低质量信息的反感和批判,“发疯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户对“低质低效”网络售后服务的嘲弄。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梳理分析,通过网络流行语发现舆情民意,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作为公众也要努力辨别网络用语,不盲目跟风,为推进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七、结语

汉语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人们可以不用,但也要对此有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一定的道理。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这些现象所带来的弊端,现代社会人们慢慢地变得语言匮乏,丧失了对美好事物的丰富表达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只会用这些网络热梗来回应对方,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这正是现代人们语言退化的标志。语言是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大家需要辩证地看待“废话文学”,推动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82-188.

[2] 袁钟瑞,宋建民.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五十五)[N].语言文字周报,2013-11-13.

[3]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C].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2002.

[4] 曹林.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EB/OL].

[5] 凉青.“废话梗”流行背后的多元舆论情绪分析[EB/OL].

[6] 刘飞.废话文学让人快乐是因为幽默吗?[EB/OL].

[7] 李哲.“废话文学”,有用吗?[EB/OL.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