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投稿、查重、发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

认知障碍脑瘫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

发布时间:2021-12-21 09:22:37

  摘    要:目的 分析认知障碍脑瘫患儿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瘫伴认知障碍患儿34例,根据入组时间分为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6)。对照组实施基础运动干预,研究组行系统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治疗后的护理有效率、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62.50%(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爬行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脑瘫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中有利于患儿爬行功能等各项认知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脑瘫 护理干预 认知功能障碍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SUN Jie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34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n=18) and control group(n=16).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asic exercis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the scores of crawling function, cognitive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44%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such as crawling function and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Keyword:Cerebral palsy; Nursing interven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的脑部损伤,主要是在妊娠阶段或者在婴儿时期受损导致[1]。临床表现呈现为持续性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因此极易导致认知、智力、交流以及行为受损,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导致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2]。当前,临床依然缺少一种对脑瘫伴认知功能障碍患儿的特效治疗方法[3]。因此,多采取护理干预等模式来达到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认知障碍脑瘫患儿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入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瘫伴认知障碍患儿34例,根据入组时间分为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6)。研究组男12例,女6例;年龄8~29个月,平均年龄(25.45±2.67)个月;平均身高(80.76±6.07)cm;平均体质量(1628.42±254.81)kg。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年龄7~30个月,平均年龄(26.28±2.65)个月;平均身高(80.75±6.00)cm;平均体质量(1628.40±254.78)kg。两组基线数据如性别、年龄、身高以及体质量等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为7~30个月。(2)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4]41~70。(3)胆商(daring intelligence quotient,DQ)[5]≤70。(4)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r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6]≤3级。(5)患儿家属对本研究流程知情,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肌肉萎缩或者肌无力。(2)先天性疾病。(3)视力、听力障碍。(4)癫痫。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运动干预,包含四肢的干预和四肢被动拉伸。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如下。(1)四点支撑:将患儿的肩部托起,将沙袋放置在肩部上,通过亲属的帮助协同,弯曲患儿膝关节,让患儿保持双手和双膝4个点着地支撑的姿势。由训练员指导患儿协调爬行,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在腹部悬挂床单,减轻患儿负重。每次训练保持在0.5 h,每日2次。(2)三点支撑:在滚筒上四点支撑,将一条腿抬起往后伸展,改为三点支撑,维持这一姿势15 s,而后更换另一条腿,相同的姿势维持15 s,两只腿交换训练15 min;患儿在滚筒上四点支撑,将一只手臂向前伸展抓东西,改为三点支撑,维持这一姿势15 s,更换另外另一只手臂后,两只手臂交换训练15 min,从而改善四肢交换的能力。(3)荡秋千:将患儿的两条双腿分叉后,坐进秋千座椅中,患儿两只手抓住秋千绳,或者由家属辅助抓紧,护理人员和患儿保持同一个姿势坐在患儿后面,保护患儿。护理人员荡秋千,先左后右,每次2 s,持续60 s。而后以同样的速度前后荡,反复练习20 min为1次,每日3次。(4)前庭旋转练习:将患儿固定于旋转座椅上,应用固定带固定好患儿的手部,脚部以及躯干,而后每秒180°逆时针旋转,在5 min后旋转椅减速后停止,休息5 min后,以每秒180°顺时针旋转,5 min后转速减速停止。记录患儿是否存在前庭植物神经反应,是否出现头部眩晕、恶心及面部苍白的状态。(5)构音训练:护理人员和患儿一起坐在镜子前,护理人员发出a、o、i、u让患儿模仿,患儿模仿发出声音后,反复1~3次,休息几秒后进行练习,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6 d。(6)吹呼吸练习:患儿面前20 cm位置点燃蜡烛,让患儿保持屏气的状态,吹灭蜡烛,1组吹25次,患儿休息60~120 s后进行下一次练习。(7)每日1次进行推拿和运动疗法,每次治疗30 min,理疗和药浴根据患儿的运动障碍程度、姿势异常情况、肌力和肌张力情况合理选择,每次30 min。(8)依据构音器官形态和功能检查评价表,评定每个患儿的情况,依据评定结果进行校正训练,每次10 min。调整下颌感觉知觉,矫正下颌运动障碍,患儿将大拇指放置在下巴的位置,其余4个指尖放置在颞下颌关节位置,进行下颌上下运动,手指感受到下颌运动关节压力,提升下颌的知觉。(9)提升咬肌能力,治疗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深深按压、敲打患儿的咬肌,或者将振动器套进食指,震动患儿的咬肌。

  

  1.3 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的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采用婴幼儿脑性瘫痪量表[7]记录爬行发育情况,其中爬行发育内容共包含13项,每一项目0~3分,总39分,分数越高判定为爬行效果越好。其中0~8分为爬行障碍十分严重,9~20分为爬行障碍中级,21~27分为中轻度爬行障碍,28~36分为轻度爬行障碍,37~39分为爬行较好。临床效果标准[8]:有效为爬行功能>37分,认知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在正常区间;好转判定为爬行功能评分在28~37分,认知功能等评分有所改善;无效为无任何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改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爬行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对比

  

  3 讨论

  

  脑瘫是新生儿阶段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属于非进行性脑损伤病症。此病症的发病原因复杂,严重危害婴幼儿的生命安全[10]。护理干预是小儿脑瘫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护理形式,通过肢体运动干预等训练模式,帮助患儿达到认知、语言等功能恢复正常。但以往的基础运动干预仅注重对患儿平衡感的练习,因此在患儿躯体控制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通过本次研究证实,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爬行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语言功能、I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通过四点支撑以及三点支撑能够对协调功能进行改善。因此,对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能够诱导机体残存的原始反射消失,诱导机体正常运动。在患儿进行爬行训练的过程中,四肢、大脑被完全利用,四肢接受了主动和被动刺激,大脑也开始跟随身体进行适应和移动,达到促进脑部发育的效果。需要关注的是,在进行护理干预时,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一同协助,同时长期训练才能达到效果。

  

  综上所述,认知障碍脑瘫患儿行护理干预模式,更有助于患儿身体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吴跃伟,杜静烨,和东阳.康复护理措施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268-2270.

  

  [2]邱月,杨前莲,刘洪,等.引导式教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162-163.

  

  [3]刘东,倪之媛,李晓文,等.针刺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6):189-190.

  

  [4]李慧珠.调神通督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138,140.

  

  [5]罗壹,李代顺,邓小艳.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认知训练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89-91.

  

  [6]王玉芬,刘娟.康复护理与高压氧联合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351-353.

  

  [7]张晓凡,郝明珠,王志伟,等.脑瘫儿认知功能损害的3T多模态脑功能MR成像[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0,26(1):1-8.

  

  [8]刘芳,裴铮,罗鑫刚,等.脑性瘫痪伴听力障碍儿童临床及听力学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5):2120-2124.

  

  [9]王婷,李晓捷,朱琼,等.脑性瘫痪并发智力障碍特点及其治疗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7):756-758,762.

  

  [10]李盼.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92-93.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